从去年到现在,在疫情的影响下,可以说以健康环保为主的车用空气净化器在众多车用产品中最有机会走红。为什么疫情没有加速车载空气净化器的普及,制造商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用户净化意识薄弱,车载空净市场教育难
国内大多数消费者对净化概念理解不深、意识淡薄,是现阶段难以改变的事实。暂且不说车载净化器难以在消费者当中掀起波浪,哪怕是市场教育做得更早的家用净水器,普及率只有不到10%,远远低于普及率高达80%-90%的欧美国家(数据来源:中商情报网《2020年中国净水器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而空净器比净水器普及率更低,仅有2%(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全球空气净化器行业市场分析》)。
也就是说,整个国内的净化产业仍处于普及的初级阶段,它不像国外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空净器是刚需,而国内消费者认为还是可有可无。车载空净器作为净化领域的细分市场,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度更低,行业也缺乏龙头品牌带领造势,市场教育难度也更大。
疫情没有聚焦车载空净,缺乏场景痛点
车载空净器从2013年推出至今已有7、8年,就在大家都以为疫情会成为行业加速器的时候,这件事却迟迟没有发生。
2013年,碰瓷事件之所以让记录仪大火,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把记录仪的使用场景、功能利益点,都非常直观地展现在大众面前,让人一看就懂。
但疫情不一样,它的影响面太广了,无法将消费者注意力聚焦在车内空净这一点上,而且也没有一个直击人心的真实场景来教育消费者,比如某车主因为没有净化车内空气感染病毒,从而引发大众对车载空净的关注等。相反,大多数车主感觉自己在车里,会比暴露在户外更加安全。
厂商该如何提升用户对车内空净认知呢?
面对用户对车载空净器认知低的问题,建议厂商可以从产品、营销的角度来影响用户。
01从产品角度切入:
●提升产品可视化、高性价比体验来影响用户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车载空净产品形态,一种是原生产品,即过滤病毒、粉尘、甲醛的空调滤芯,它本质上属于汽车配件;
另一种是寄生产品,安装在车内固定位置或可车家两用的汽车电子产品,功能操控比原生产品要丰富点。
可视化体验不足,是这两种形态产品的共同点。特别是原生产品,用户本来就对产品认知不够,对这类产品效果存疑,加上产品装在中控里,看不见、摸不着,更加深了车主对产品的不信任度。
因此,车载空净器要让车主时时看到、常常操控,完善智能化、可视化功能体验,增加与车主之间的智能互动,让他们真切触摸到产品、体验到变化,车载空净器才能走进他们心里。
另外,车载比家用空净器价格偏贵,也是普及难度高的原因之一。厂商针对中低级车型,可开发一些高性价比产品,功能可以简单点,但同样不能忽视可视化体验。
●调整不同渠道的产品定位,避免利益冲突
厂商打通各种渠道销售,车载空净器才有望到达客户那里被接触,让他们在体验中提升对产品的了解。
然而,部分厂商是把空调滤芯形态产品供货给4s店,实际上,这样的产品定位是和4s店核心利益有冲突的。因为空调滤芯更换频次高、价格不贵,所以大部分4s店都会通过它,结合夏季空调清洗和净化来制定促销方案,这是他们提高夏季存量车返店,促进复购的重要方式。因此,空调滤芯项目是4s店的重要导流产品,他们会牢牢抓在手中,不会轻易放开后装企业切入来分走他们的蛋糕。
现在厂商要把属于配件的空调滤芯转为汽车用品来卖,触犯了4s店的敏感利益,想要继续打通这条渠道的话,可谓阻力重重。
所以,厂商在产品销售之前就要做好调研,结合用户和不同渠道需求去研发产品,提供有针对性、可以帮助合作伙伴盈利的产品,他们才有意愿去持续影响车主,加大车载空净器的普及。
02从营销角度切入:
找准用户痛点输出价值观,以权威机构为产品背书
车内空气净化效果,车主看不到、闻不着,因此推广起来难度非常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厂商的营销重点基本都集中在“空气净化”、“去甲醛”、“除异味”等关键词上,产品效果基本都是自说自话,难以给出有说服力的例证。
为此,建议厂商转变营销推广思路,更多向用户传递车内健康的观念,输出厂商的环保价值观,引导车主唤醒车载空净意识。此外,也可以找第三方权威机构为产品背书,以实际评测效果来说话,让消费者自主判断产品的优势。
结语:
近几年,车载空净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来源:车载空气净化器市场规模分析2020年车载空气净化器行业发展前景趋势及现状分析),预示着消费者对空气净化的健康环保意识在不断加强。当然,比起国外,国内空净市场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当我们把目光放宽、放长远,就能发现车载空净市场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
早在两年前,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就已经在执行,未来“标准”只会越来越严,车载空净器能帮助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在“标准”刺激下市场会更加活跃。
此外,车载空净器的智能特点,刚好踩准了“中国制造2025”在汽车产业提出的智能化方向,车载空净器未来发展必大有可为。